欢迎访问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!
首页 - 新闻动态 - 行业动态

国内一画家被指抄袭国外画家作品,艺术行业抄袭纠纷何时休?

热点 发布时间:2022-10-26 04:52:51


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都是难题,法律层面界定抄袭的条件严苛。近年来,艺术圈内有关抄袭的纠纷时有发生。


来 源 |红星新闻


近日,有网友爆料国内一画家疑似抄袭外国画家多幅作品,并公开在拍卖网上售卖。10月11日,记者调查发现,疑似受“抄袭”舆论影响,该画家的相关作品均已被拍卖店铺做下架处理。被指作品遭抄袭的原作者Lucia Chuviliaeva向记者回应称已知悉此事。


一部分人利用国内外的信息差,抄袭、剽窃国外画家的作品。实际上随着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,这样的剽窃风险越来越大,被曝光的机会越来越多。“出现这种现象,除了抄袭者个人问题,在法律层面上界定抄袭条件也很严苛,以及行业在这方面的审核力度不足等多种原因。”业内人士称。



↑俄罗斯画家作品与半岛作品对比

  //  

例如,“半岛”在2022年创作的《宾宾》一画,描绘了一只目光中透着狡黠的黑白猫咪,画作右下角还有作家的首字母缩写——BD。但通过查询相关社交平台信息,记者发现,早在2020年5月6日,俄罗斯画师Lucia Chuviliaeva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类似的作品图片,且Lucia Chuviliaeva还在配文中介绍,这幅作品创作于2019年,名字叫“我都看见了(I see everything)”。其作品的右下角也同样有该画师的署名。


相关回应


  拍卖店铺:涉事画作已下架


  俄罗斯画家:已确定被抄袭


  “我不知道为什么,但是几天前有很多人就抄袭事件提到了我。”记者联系上俄罗斯画师Lucia Chuviliaeva,她告诉记者,她是一位业余画家,画作完成后会将作品分享至社交媒体中,一开始听说作品被抄袭后还很怀疑,但了解过后也确定自己作品被抄袭了。


  10月11日下午2时许,记者再次在阿里资产中检索信息时发现,“半岛”的相关作品只剩7幅在列,且均显示“流拍”或“该拍品未上架”。



↑10月11日下午2时许,阿里资产上“半岛”的相关作品只剩7幅在列






专家看法


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都是难题,法律层面界定抄袭的条件严苛。通过梳理相关报道,记者发现,近年来,艺术圈内有关抄袭的纠纷时有发生。


对此,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、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、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虹表示,艺术行业确实存在一些侵权行为,特别是雕塑与绘画领域。



↑俄罗斯画家作品与半岛作品对比

王虹认为,美术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内容、构思与画面结构,“如果两幅作品的构图是一样的,在内容和思想内涵方面也一样,基本上可以确定是抄袭。”王虹说,知识产权保护在全世界都是难题,因抄袭、挪用、模仿的概念难以界定,而法律层面上又需要运用理性,对这些概念进行量化,但艺术作品包含了很多感性因素,这也间接造成了维权困难,“首先,取证并不容易;其次,在法律层面上界定抄袭条件也很严苛。尤其在涉及到国外艺术家时,维权通常意味着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。”


“国内与国外的信息不对等,会让抄袭者产生侥幸心理。”成都摄影家协会美术分会长副秘书长张明静指出,社交媒体对于艺术作品的传播具有双面效应。即一方面,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搜集到更多资料用于学习;另一方面,也可能导致有人利用社交网络的便捷性来投机取巧,“关键在于艺术家本人如何使用。”


张明静说:“每位大师或者是优秀的作品,确实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细嚼,创作者应进行自我约束,寻找一种新的方式,而不是去抄袭。”由于文化艺术作品方面的法律不够健全,一旦发生抄袭纠纷,维权会变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,“因为在法律上,抄袭没有明确界限,且在表达形式上也缺少保护。”


多名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无论是线上购物平台,还是线下的展览、拍卖,平台或者主办方都很难做到完全的原创性审核。对此,王虹指出,一些拍卖机构虽设置有艺术顾问,但也仅仅只是依据顾问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人工审核,“只有靠人来把关,但艺术作品太多了,光是有名的作品就看不过来,更别说小众作品”。张明静也表示,在正式比赛或者展览中,参与者虽签署了严格的原创声明,但主办方事先依旧是没办法核实的,“因为主办方不可能追溯每幅画的根源,这个工作量太大了。”



在线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