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北京阳光知识产权调解中心!
首页 - 新闻动态 - 行业动态

关于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质效的情况通报

其他 发布时间:2022-09-28 04:22:42

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成效充分证明,在党的领导下,各单位团结一心、通力协作,方能形成推动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体系的强大合力。


来源 | 中国审判

   文 高憬宏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



近年来,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要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”重要指示精神,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全面建设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,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、多元化解、在线调解、一站式解决。为从更高层次创新多元解纷思路方法,凝聚工作合力,最高人民法院持续推进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,陆续与中央台办、全国总工会、中国侨联、全国工商联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退役军人事务部、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国家知识产权局、中小企业协会等单位建立纠纷解决合作机制。不到三年时间,“总对总”对接工作迅速铺开、飞速发展,多元解纷“朋友圈”不断扩大,诉调对接机制日益健全,在线多元解纷模式更加成熟,行业专业调解活力明显增强,纠纷解决的多元化、法治化、集约化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,多元解纷效能持续释放,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、遵循司法规律、引领时代潮流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,展示出党委领导、政府负责、民主协商、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、法治保障、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的强大生命力,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巨大实践伟力。

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,旨在发挥中央国家机关、全国性行业协会对下指导管理职能,将各单位分散在省、市、县、乡各个层级的调解资源进行最大限度集约,并集成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,实现“一次对接、全国覆盖”,做到“一平台调解、全流程在线、菜单式服务、一体化解纷”。2019年以来,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各合作单位通过开展高层会晤,组织实地调研,召开联合推进会议,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,加强运行质效通报,组织线上线下培训,发布建设成效和典型案事例,评选改革创新成果,深化理论研究,开展广泛宣传等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高规格、全方位、一盘棋推动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,取得明显成效。

一是思想共识基本形成。各合作单位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高度,深刻认识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的重大意义,主动参与共建工作,共享解纷资源,实现多元共治,让大量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得到及时化解。最高人民法院“总对总”对接单位从2020年年初的3家,增加到2021年的8家,再到2022年年初的12家,“总对总”覆盖面更加广泛,“品牌”效应更为显著,形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体系,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局面。

二是制度体系日益健全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,加强顶层设计,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在线调解规则,与各合作单位联合下发涉台、劳动争议、涉侨、民营经济、价格争议、劳动人事争议、涉退役军人、金融、银行保险、证券期货、知识产权、涉中小企业等矛盾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文件,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,统一了在线委派、视频调解、司法确认等程序运行规则,形成以在线调解规则为基础、类型化多元解纷文件为主体的科学规范、有机衔接、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。各地法院普遍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落地文件,推动在线多元解纷更加规范化、专业化、科学化。

三是解纷力量更加充沛。各合作单位加大推进力度,通过平台对接或人员入驻等方式,推动本系统越来越多的调解组织、调解员与四级法院进行对接,不断充实行业专业调解队伍。“总对总”调解组织和调解员数量从2020年的566家、2350人,增长到2022年8月中旬的18847家、44269人,增幅分别为3230%和1784%。其中,中央台办、全国工商联、中国侨联、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、国家知识产权局“总对总”调解资源基本实现四级法院全覆盖。全国总工会、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、中小企业协会试点单位分别扩大到19个、21个和20个省(区、市)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退役军人事务部今年启动入驻工作,已完成对接的省(区、市)分别为30个和10个。从合作单位入驻调解力量情况看,2022年上半年,入驻法院调解平台数量最多的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,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分别达5302家和8351人。入驻调解组织在1000家以上的有全国总工会、中国侨联和全国工商联,分别为1382家、1019家和2713家;入驻调解组织在500家以上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和中小企业协会,分别为544家和606家。入驻调解员在5000人以上的有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,分别达5012人和6227人;入驻调解员在2000人以上的为国家知识产权局,人数为2234人。中央台办入驻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也达到229家、620人,证监会有785名调解员、37家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对接,其中包括6家全国性调解组织。退役军人事务部今年7月启动入驻工作,目前入驻平台的调解组织已超过千家,调解员达1311人。大量调解资源入驻对接法院调解平台,形成解纷“菜单库”,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样、更精准、更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。

四是调解质效显著提升。人民法院与各合作单位狠抓提质增效,推动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得到实质性化解。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中旬,人民法院累计在线委派“总对总”单位诉前调解纠纷76.7万件,调解成功率达67.3%。诉前调解纠纷量、调解成功量、调解成功率逐年增加,人均月调解量从2020年的1.8件,增加到现在的10.2件。今年上半年,22.5万件纠纷在诉前成功调解,比2021年全年调解成功量还多出10.6万件,调解成功率比2020年增加了11.7%,平均调解时长10天。从合作单位情况看,今年上半年,诉前调解纠纷量最多的是银保监会,为99137件;调解成功数最多的为全国总工会,达66747件,人民银行调解成功数也超过4万件。调解纠纷量超过2万件的为中国侨联、全国工商联和国家知识产权局。其中,侨联调解成功率达78%。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调解纠纷量近2万件,中小企业协会调解纠纷量近1万件。中央台办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及证监会调解成功率远远高于平均调解成功率,分别达80%、89%和93%。表明随着“总对总”机制运行更加顺畅,调解员调解技能不断提升,多元调解质效持续提高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

五是服务大局更加有力。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不断向基层延伸、向社会延伸、向重点领域延伸,在增进民生福祉、服务经济行稳致远、维护社会安定有序、国家长治久安方面作用越加显著,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,涌现一批“法院+社会”在线多元解纷典型案例。包括:为远隔千里的侨胞、港澳台同胞提供“屏对屏”解纷服务,减轻往返奔波的诉累;通过诉前调解降低劳动者、金融消费者、银行用户、用人单位和中小企业解纷成本,帮助尽快摆脱疫情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;为因虚假陈述纠纷诉至法院的群体提供最适宜的纠纷解决方案,高效率、低成本、不伤和气地化解矛盾冲突;通过“商人纠纷商会解”助力民营企业高效解纷;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有力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;依靠知识产权调解员专业优势及时高效定分止争;通过“总对总”机制从源头减少因“双减”政策产生的价格争议纠纷,等等。“总对总”在线多元解纷辐射面不断拓展,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、法治中国。

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成效充分证明,在党的领导下,各单位团结一心、通力协作,方能形成推动中国特色多元纠纷解决体系的强大合力。在此,衷心感谢中央政法委的有力领导;衷心感谢各合作单位为建设“总对总”在线多元解纷机制所做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;衷心感谢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各有关单位对人民法院工作的大力支持。下一步,最高人民法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,坚持人民至上,持续深入推进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工作,让群众司法获得感成色更足、底色更暖,让在线多元解纷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
(本文系高憬宏同志在2022年8月23日推进构建中国特色“总对总”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,内容有删减。)

在线留言